中國閥門市場分析
時間:2020-04-02 13:47:35 作者:
中國一直是制造業的樞紐,該地區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驚人的增長。過去十年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高增長率直接表明該地區的工業化水平。中國政府提供了許多補貼,以吸引外國投資,促進工業化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工業化的高速度以及諸如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化學生產等最終用戶行業的擴張導致對能源的更高需求。結果,中國的發電行業正在擴張,以維持對能源不斷增長的需求。這一直是推動中國發電行業中工業閥門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預計,全球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將成為中國,到2035年,目前的進口依存度將從15%上升到23%。中國的能源產量將增長47%,而消費量將增長60%。
煤炭一直是主要的發電來源,約占中國總發電量的60%。燃煤電廠一直是發電行業工業閥門制造商的最大最終用戶。然而,在世界許多地區,推廣煤炭作為未來發電的燃料一直存在爭議,中國也是如此。由于燃煤電廠的巨大排放,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生產國。為遏制空氣污染,中國政府已承諾減少對煤炭的依賴,并使其能源供應多樣化,因此,中國燃煤電廠的增長已放緩。這可能會對夾管閥和閘刀閥制造商產生負面影響,因為預計未來幾年新發電廠的需求將下降。
中國減少對煤炭依賴的措施是主要用天然氣和核燃料發電代替煤炭。中國設定了到2020年通過頁巖勘探和從西方國家進口天然氣來生產400 bcm天然氣的目標。在中國,影響發電市場最重要的發展是建立多個大型天然氣輸送管道項目的前景。西氣東輸項目是中國的一項主要天然氣輸送計劃。計劃大量天然氣流入,以在該國建立天然氣火力發電廠。這將為中國天然氣發電廠的工業閥門帶來巨大的增長機會。
城市化是驅動電源需求的全球性大趨勢。核電是適應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消耗的經濟方式。核電站的增加有望推動閥門和執行器的市場增長。有許多正在計劃或在建設中的核電項目。中國目前有26座運行中的反應堆,發電量約為23,144 MWe,僅占該國能源需求的2.5%。中國正計劃轉變為世界的下一個核能大國,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在未來建造的新反應堆中占83%。隨著中國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正在建設68座核反應堆,而驚人的170座反應堆擬于2030年在中國建立核電站。這清楚地表明,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對用于核應用的工業閥門的需求將很高。
當前正在對現有電廠進行大規模自動化,以提高電廠的生產率和運營效率。自動化在發電中的普及率將提高對自動化工業閥門市場的需求。中國的發電行業也呈現出穩步發展的趨勢,到2020年,水力發電,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廠的可再生能源分別達到350 GWe,200 GWe和100 GWe。
市場分析
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工業閥門消費國,發電行業是中國第二大工業閥門市場產業。 2014年,該行業占中國工業閥門和執行器市場總量的22.3%。
從2014年到2020年,發電行業為工業閥門和執行器市場帶來的收入以9.4%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在亞太地區,工業閥門制造商的數量已大大增加,而中國是該地區的主要貢獻者。中國的工業閥門市場高度分散,前五名市場參與者的市場份額合計約占整個市場的27%。在本地市場參與者的眾多并購活動的幫助下,工業閥門領域的主要全球市場參與者在中國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這些制造單位可以生產閥門,以維持內部需求和向鄰近亞洲國家的出口。
中國政府一直在通過補貼和寬松的法規積極支持本地閥門制造商。除了提供的補貼外,由于低成本的勞動力,豐富的低成本能源供應以及極具競爭力的原材料供應商,本地制造公司發現在中國制造利潤豐厚。上述所有組件的含義都與較低的產品價格直接相關,從而提供了與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頂級制造商競爭的手段。
基于這一系列的發展,中國發電行業的工業閥門市場呈現出強勁而持續的增長,在未來幾年中將出現一些新的機遇和更高的需求。